新风系统效果差?问题可能不在设备,而在这项指标!
“装了新风系统后,我每天都开着,为什么感觉家里空气没啥变化?”
“打开检测仪,数值也没明显改善,是不是被坑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别急着怀疑人生。真相可能不是产品不给力,而是你忽略了一个超级关键的参数——得风率。
得风率,听起来有点像专业术语,但其实挺好理解的。简单说,它就是新风系统把空气从机器吹到人面前的效率。不是吹得多猛,而是吹得准不准,送得到不到位。
就像点外卖,你点了一份米线,商家确实做了,骑手也送了,但如果他把饭挂在楼下树上让你自取——这单你说算不算送达?从商家的角度是送了,从你的角度是没吃上。新风系统的得风率,也是这个逻辑。
很多品牌在宣传时会强调新风量有多大,什么500m³/h,1000m³/h,听起来很猛。但真正让你呼吸到好空气的,是这些风有没有送到你呼吸的地方。如果设备装在天花板角落,风管设计不合理,风阻大,弯来绕去——那就像你把饭从厨房打包好放在阳台,空气根本送不到人,得风率自然低,体验也就差。
根据行业经验,不少家庭装的新风,名义风量能有300,但实际送风到人头部活动区域的可能连一半都没有。空气走了一圈迷宫,在你还没察觉前就已经跑没了。
这就是为啥你开着新风,身体却没感觉,家里闷、浑浊、有异味依然存在。问题不是“有没有风”,而是“有没有得风”。
更坑的是,有些低价产品在宣传时夸大风量,而安装时却用细细的风管、乱七八糟的布局,整个系统压损极高,就像你买了台跑车却只能在泥巴路上开——怎么都快不起来,得风率自然感人。
那怎么避免踩坑呢?
第一,不只看风量,要关注“得风率”。
选购时,多问一句:“你这个系统的得风率是多少?有效送风覆盖到哪些区域?”
第二,看系统设计是否科学。
风管粗细、布局是否合理、出风口有没有覆盖到人活动最多的区域,这些都是影响得风率的关键。
第三,实测比参数更真实。
装完系统后,可以用简单的纸条或者风速仪,在各个房间出风口测试,风有没有实实在在地吹出来、有没有覆盖到床头、沙发、书桌这些关键位置,不是靠想象,是靠测量。
别让好设备输在没送对地方上。看懂了“得风率”,你才能真正用好一套新风系统。
- 新风系统效果差?问题可能不在设备,而在这项指标!
- 简约风三室两厅,理想家居范本
- 今天可买五一当天火车票 购票日历来啦
- 已经装修好了如何隔音改造?
- 三分球!詹姆斯生涯50000分,达成连场里程碑
- 2025 LPGA-蓝湾大师赛启幕 108位顶尖女子球员竞逐冠军
- 上合组织雪地足球赛 俄罗斯球队与印度球队会师决赛
- TCL Solar入驻中建企业天地
- 经济随笔丨“96.37%”:心之所愿就是任务清单
- 记者手记:毕业生春招市场里的就业“三变”
- 文化中国行丨“我在花灯馆?还是博物馆?”“不,你在地铁站”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
- 如何应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经济日报刊发重磅调研→
- 天地启春色,万象共“耕”新
- 新疆库车:植物工厂让农民变身“科技农人”
- “哪吒”冲入全球票房榜前5名 传统文化焕新助力中国动画“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