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一“专”多能,人形机器人开启未来生活无限可能
从工业制造到生活服务,每一款机器人都凝聚着智慧与匠心。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钢铁伙伴”,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现实生活,它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变革,更是生活方式的重塑。
我们走访了安徽合肥、芜湖两地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看看这些皖籍“多边形战士”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科创土壤去支撑。来自安徽蚌埠的闵宇恒,选择在家乡发展事业,也是看上了产业链上的资源优势。显然,合肥的制造业基础让他信心满满。
如何让人形机器人行动自如?这是所有从业者都在不断探索的方向。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关节模组研究室负责人秦宇介绍,通过自主研发之后,把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成本大概降到市场售价的30%左右。
从家政服务到养老助残、农业生产到工业制造,这些“多边形战士”可以在多个场景发挥作用。中科深谷品牌部总监朱亚介绍,大模型的接入让机器人的“智能化”更加凸显。输入中文命令,机器人就可以做出一些相应的动作,理解人类的意图。比方说,我们给它下达一个中文的命令“给我倒一杯水”,是倒一杯100度的开水呢,还是50度的热水呢,这些都是希望它能够通过自己能够去判断,最终能够实现这个任务。
怎样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减速,保证它平稳的姿态运行。这时候,RV精密减速机就要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系列研发。检测都离不开制造业的基础。芜湖奥一精机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侯长永说,未来将把相关设备尺寸做得更小、精度和刚度做得更高、结构更紧凑,满足人形机器人的关节使用要求。
两地的探访,也许不能得以窥得全貌,但可以看到的是,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与技术落地的同时,人形机器人整机、关键部组件等产品的升级迭代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未来,这些皖籍“多边形战士”会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融入我们的生活场景,也代表着安徽制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曹力、马少文、刘畅、朱江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责编:杨煜- 【青春逐梦 高考时刻】暖心护航,托举青春梦想扬帆起航
- 中国欧洲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发展国际交流会议在青岛举办
- 【职引未来】智能制造拓展就业空间 青年学子如何乘势而上
- 数智时代如何构建人才培养生态?浙财大校长魏江:“一人一策”
- 央广网评|高考志愿填报,不妨在三个维度里找交集
- 专家学者集思广益 研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战略重点
- 青春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全国各地各校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爱心暑托护航儿童快乐成长
- 高校毕业生就业冲刺再加速
- 当“石榴籽”遇见思政课
- 首经贸校长吴卫星:传承“骆驼精神”,勇做实干青年,首经贸校长吴卫星:传承“骆驼精神”,勇做实干青年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打造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打造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 为低空经济“高飞”培养复合人才(育见·新专业),为低空经济“高飞”培养复合人才(育见·新专业)
- AI助机器人调整步态适应复杂环境,AI助机器人调整步态适应复杂环境
- 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鉴往知来,智启新程,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鉴往知来,智启新程
- 有男子穿女装替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报,有男子穿女装替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