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科普动画】慢性病患者注意,这两种网红减肥法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每年5月的第三周被设立为“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全民行动”。
近年来,我国先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不断完善肥胖防控政策体系。为贯彻落实全国爱卫会关于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的通知要求,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学术指导单位,据报道健康频道发起“科学调控体态,构建多维健康管理”融媒体传播计划,邀请公立三甲医院重点科室专家,聚焦“饮食调控”、“慢病防治”、“科学运动”、“心理健康”、“中医药文化”与体重管理之间的关系,策划推出漫画长图和科普短视频,共同预防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提升全民营养健康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期话题】网上常说的“低碳减肥法”、“生酮饮食”,适用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吗?对身体有无不良影响?
陶红:低碳饮食:是“少吃糖”,比如一天控制碳水在50–130克之间(保留少量主食、水果),增加脂肪和蛋白质,帮助控制体重和血糖,但代谢仍以葡萄糖为主;
生酮饮食:是“几乎不吃糖”,碳水控制在20–50克/天,主食几乎全撤,只靠脂肪(高脂肪,70-80%)和蛋白质供能,模拟饥饿状态,让身体进入“酮体代谢”状态,用脂肪来当“主燃料”,燃烧脂肪,显然这种短期内就可以快速减重。
这个方法不是人人都适用,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比如糖尿病、高血脂、肾病、肝功能异常、痛风、胆囊疾病等,贸然生酮饮食可能加重病情。

【本期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陶红
致力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并发症、心身障碍发病机制及其它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研究,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个体化治疗,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等心身障碍的诊治,并且对血脂异常、内分泌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术任职: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心身内分泌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糖尿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获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
学术指导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然
策划/记者 赵希
摄像/剪辑 孙鹏宇
[ 责编:沈甜
- 百果园借一组“三无退货”数据 客观展现中国人“可敬”品质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支持召开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
 - 河北省临漳县市场监管局精准帮扶促进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
 - 官栈张宇:好的滋补品,得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买得明白
 - 北京100余家企业组团亮相农交会
 -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扎实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
 - 重庆云阳凤鸣市场监管所 四大举措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
 - 连续三年登榜,竹叶青茶获选“2025年亚洲品牌500强”
 - 上海又要热起来了,气象部门提醒市民和游客外出注意防暑
 - 为何关门?影响多大?何时结束?一文看懂美政府再“关门”闹剧
 - 今夜 见证历史!刚刚 集体爆发!
 - 超模胡兵曾为中国赛艇创造历史,老友重逢期待更多人爱上赛艇
 - 最新央行货政例会解读:四季度降准概率高,降息或还需要契机
 - 2025减重与健康管理学术交流会举办,“全民主动健康6623减重科普计划”启动
 - 河北承德一村庄一度因暴雨断联:有村民因洪灾遇难,救援队已抵达
 - 首席展望|瑞银李智颖:外资对中国资产信心正逐步恢复,港股IPO热潮构成长期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