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主线——极简投研
最近有很多的大事件落地,比如“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发布、美联储降息等。
市场在从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的时候,恰恰迎来科技股的调整,指数也迎来调整,很多人感到焦虑。
在我看来,行情休整之下,资金并未离场,只是做了一次主线切换。
AI赛道调整源于交易拥挤
AI产业链的几家头部公司,三季报非常亮眼。这些公司的成交额位居市场前列,享受到了充分的流动性溢价。
因此,AI股的调整不大可能是基本面出了问题。在小二看来,问题可能出在交易集中度上。
如果你去统计市场成交额位于前排的公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4月份至今的单边行情,成交额前10公司的成交总额占全市场的比例(我们姑且叫“前10交易集中度”)在4月份到8月份一直维持在4%~6%的水平,但是进入8月份后,这个比例突然来到了6%-8%的水平。
这说明,在8月到9月的窗口,行情已经从全面普涨切换到结构性上涨,市场资金都在向几个头部公司集中并抱团。很多投资者可能会问:这个6%-8%的比例高不高呢?
从去年9月24日至今,剔除2024年10月8日,选取了7个行情的阶段高点,然后统计成交额前5、前10、前20的交易集中度。我们会发现,该指标都普遍偏高,尤其是在10月29日的时候,这个维度的交易集中度都超过了前6个阶段高点。当时,小二把这个当风险点特意做了提示。
你们想啊,成交集中度越高,说明资金只去少数公司,对其他方向的关注度在变少,行情整体的持续性是变弱的。
如果拉长时间用这个指标去看A股的历史行情,也是阶段性有效的。
这里有张图,从2019年至今,虽然行情高点不一定反映出偏高的交易集中度,但是偏高的交易集中度基本都对应着行情阶段高点。
因此,本轮科技股调整,只是交易过度拥挤。即便是调整,在我看来,只能算休整而已,后面还会继续往上冲的。
创新药会是11月份新主线吗?
往大的方向来讲,行情存在红利与科技的跷跷板效应,但是科技内部也存在跷跷板效应,那就是通信设备与创新药。
从上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跷跷板效应始于8月底,正好就是前面说的“从普涨行情转向结构性行情”的时间点。
那么,有哪些逻辑支撑创新药成为11月份的新主线呢?
1.调整时间充分+放量
以创新药ETF(159992)为例,从高点下来已经调整了33个交易日,时间上是比较充分的。
此外,昨天创新药指数是带量上涨,量价层面是符合底部特征的。
2.重大事件催化
1)10月30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在开启。首次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形成基本医保与商保双轨并行的支付模式。这一政策将分流高值创新药的支付压力,尤其利好未进入基本医保但临床价值突出的药物。
2)海外药厂减肥药销售超预期。礼来的三季报,替尔泊肽单季度卖了110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单季度过100亿美元的分子药物,打开了大家的想象空间。被礼来压制的诺和诺德更是开价90亿美元,想抢辉瑞的收购标的Metsera。国内的减肥药公司,之前正是因为辉瑞收购Metsera,导致市场预期的BD梦想破灭,现如今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有量有价有故事,创新药确实有成为11月主线的感觉。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广发医药健康混合A: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2.74亿元 净值增长率19.94%
- 11月,新主线——极简投研
- 国发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减亏1703.13万元
- 回归主业却“踩空”?雅戈尔三季度净利再承压,服装赚不动,地产“零”新推
- 营收减少、研发增加 持股公允价值变动 汇宇制药第三季度净利暴降82%
- 黄金失守4000美元只是开始?凯投宏观:到明年底仍有逾10%下跌空间
- 巨头双双历史新高!CPO概念大爆发 最新业绩翻倍股曝光
- 正海磁材股东户数增加20.95%,户均持股18.88万元
- 上市银行三季报拉开帷幕,华夏银行业绩会上高管回应营收变化、不良率等市场关切问题
- 楼市进入筑底关键期:改善性需求成为新房市场支撑 “强者恒强”分化格局愈发清晰
-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七连降”,新开工、竣工面积跌幅同步收窄
- 净利增超160%,金力永磁首发三季报,新能源汽车业务领跑
- 人形机器人入厂经济账曝光?智元合伙人姚卯青:成本优化后服役两年可打平人力
- 线上线下药价悬殊大?实测购买8款常见药品 最高差价2.46倍 线下多付17元!
- 华东医药1类创新药瑞玛比嗪注射液获批上市 开启肾病精准监测广阔市场
- 揭秘涨停 | 封单资金超5亿元!公司:不存在未披露的重大事项